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

Name:Summer _ QQ:1622982 514032062
E_mail:rhtimes@163.com
CRT Group Design(hk) Co.LTD. 人和時代集團(香港)有限公司
把企業和酒店的設計變成可記憶、易于傳播的符號
Post by rhtimes, 2017-10-28, Views:(一)把品牌變成可記憶、易于傳播的符號
互聯網企業不同于傳統的消費品或服務型企業:傳統的消費品企業有具體的產品陳列擺放,傳統的服務性企業和酒店有裝修華麗的門店展示,顧客可以很容易就從感官上形成品牌印象;而互聯網企業存在于互聯網的虛擬空間,顧客在現實的世界里很難直接接觸到它們,所以,一個易記、易傳播的名稱和標志的VI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,因為它們能夠不斷激發顧客的互聯網品牌意識。比如,貓撲、搜狗、凡客的名字讓人過目不忘;GOOGLE的標志總是隨著節日和熱點的變化而做出相應調整,讓人印象深刻(見鏈接材料14-2);很多互聯網品牌通過動物形象來加深網民的印象和記憶,如騰訊QQ的小企鵝、京東的小狗、天貓的黑貓、搜狐的小狐貍、百度的狗爪印等等。
鏈接材料14-2:Google徽標首席設計師黃正穆
身為Google徽標首席設計師,29歲的韓裔黃正穆(丹尼斯•黃)已成全球當紅的“幕后藝術家”,其作品雖未進入畫廊或博物館內展覽,但是擁有近億全球“粉絲”。Google徽標并非日日換,月月換,它的隨機性比較強,每逄重大節假日或藝術家誕辰,黃正穆都要親自為其操刀。他只是將自己很少一部分時問用來進行創作,就足以掀起陣陣波瀾。
黃正穆的設計思路并非完全天馬行空,無所顧忌,他是有一定原則的。首先,他堅決反對將徽標設計同宗教掛鉤,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,比如,圣誕節通常只使用諸如雪人等與宗教無關的圖形;其次,黃正穆希望此類“涂鴉”是有趣的,是應時應景的,而非宣傳Google的企業理念或Google所推崇的事業。
說明:本設計百科內容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版權,或者錯誤,請與我聯系,我會及時處理!謝謝。
Tags: 把企業和酒店的設計變成可記憶、易于傳播的符號
分類:酒店LOGO設計 | 評論:0 | 引用:0 | 點擊這里獲取該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 | 獲取流量
或許你還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
Comments

Hot Articles
- 企業、酒店互聯網品牌也與傳統品牌的...
- 注重企業品牌設計與溝通(二)
- 企業、酒店互聯網品牌也與傳統品牌的...
- 注重企業品牌設計與溝通
- 企業、酒店品牌的VI設計和塑造
- 企業與酒店的標識、品牌侵權
- 企業或酒店產品的外觀VI設計
- 專項設計與企業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...
- 員工在酒店品牌設計打造中的作用
- 把企業和酒店的設計變成可記憶、易于...
- 明確酒店與企業品牌設計的內容
- 加強品牌設計酒店與企業的內部溝通...
- 酒店和企業品牌危機的及時化解(二)...
- 酒店和企業品牌危機的及時化解
- 企業品牌危機的定義及特性(二)
- 企業品牌危機的定義及特性
- 酒店、企業品牌設計主觀性與評估(二...
- 酒店、企業品牌設計主觀性與評估
- 酒店VI品牌態度和情感性品牌態度
- 酒店品牌設計定位和規劃
New Articles
- [10/28]把企業和酒店的設計變成可記憶、易于傳播的符號
- [10/28]員工在酒店品牌設計打造中的作用
- [10/27]企業、酒店互聯網品牌也與傳統品牌的差異(二)
- [10/27]企業、酒店互聯網品牌也與傳統品牌的差異
- [10/26]注重企業品牌設計與溝通(二)
- [10/26]注重企業品牌設計與溝通
- [10/25]企業、酒店品牌的VI設計和塑造
- [10/25]企業與酒店的標識、品牌侵權
- [10/24]企業或酒店產品的外觀VI設計
- [10/24]專項設計與企業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
- [10/23]明確酒店與企業品牌設計的內容
- [10/23]加強品牌設計酒店與企業的內部溝通
- [10/20]酒店和企業品牌危機的及時化解(二)
- [10/20]酒店和企業品牌危機的及時化解
- [10/19]企業品牌危機的定義及特性(二)
- [10/19]企業品牌危機的定義及特性
- [10/18]酒店、企業品牌設計主觀性與評估(二)
- [10/18]酒店、企業品牌設計主觀性與評估
- [10/17]酒店VI品牌態度和情感性品牌態度
- [10/17]酒店品牌設計定位和規劃
- [10/12]企業和酒店的品牌設計形象認知
- [10/12]我國企業和酒店品牌國際化面臨的挑戰
- [10/11]企業與酒店VI品牌的共同動因
- [10/11]企業與酒店VI品牌國際化的輸出
- [10/10]酒店品牌設計生命周期的兩種理解